Ditto.


  • Home

  • Tags

  • Categories

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_2

Posted on 2018-03-19 | In 系分作业

简答题

- 简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的优缺点

瀑布模型:

  • 优点: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 研究,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 缺点:(1)开发过程一般不能逆转,否则代价太大;(2)实际的项目开发很难严格按该模型进行;(3)客户往往很难清楚地给出所有的需求,而该模型却要求如此。(4)软件的实际情况必须到项目开发的后期客户才能看到,这要求客户有足够的耐心。

增量模型:

  • 优点:(1)采用增量模型的优点是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人力资源;(2)如果核心产品很受欢迎,则可增加人力实现下一个增量;(3)可先发布部分功能给客户,对客户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 缺点:(1)并行开发构件有可能遇到不能集成的风险,软件必须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2)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螺旋模型:

  • 优点:(1)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2)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3)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4) 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 , 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 缺点:(1)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够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2)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提交时间。
- 简述 UP 的三大特点,其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用户驱动的开发,哪些内容体现风险驱动的开发

三大特点:基于UML的、以构架为中心、用例驱动与风险驱动相结合。

用户驱动开发:

迭代开发与增量开发过程

风险驱动开发:

迭代计划安排是风险驱动的,高风险因素在前两个阶段解决,降低了系统风险

- UP 四个阶段的划分准则是什么?关键的里程碑是什么

四个阶段的划分准则: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根据时间和RUP的核心工作流程划分。

关键的里程碑:

四个顺序的阶段:初始阶段、精化阶段、构建阶段和产品交付阶段

  • 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包括一些重要的文档,需要对这些文档进行评审,以确定用例需求,项目风险评估合理,阶段计划可行等。
  • 生命周期体系结构里程碑。通过评审确定软件体系结构已经稳定、高风险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机制已经解决、修订的项目计划可行等。
  • 初始运行能力里程碑。包括可以运行的软件产品、用户手册等,它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此刻,要确定软件、环境、用户是否可以开始系统的运行。
  • 产品发布里程碑。确定最终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应该开始产品下一个版本的另一个开发周期。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里程碑可能与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的相重合。
- IT 项目管理中,“工期、质量、范围/内容” 三个元素中,在合同固定条件下,为什么说“范围/内容”是项目团队是易于控制的

范围/内容是团队和客户商讨范围之内的,客户最初提出的要求不明确,团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用户进行讨论,从而对范围/内容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因此范围内容是易于控制的。

- 为什么说,UP 为企业按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UP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根据时间和RUP的核心工作流划分为二维空间。时间维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描述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RUP的动态组成部分,核心工作流从技术角度描述RUP的静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企业按照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项目管理使用

- 使用截图工具(png格式输出),展现你团队的任务 Kanban,请注意以下要求
  • 每个人的任务是明确的。即一周后可以看到具体成果
  • 每个人的任务是1-2项
  • 至少包含一个团队活动任务
    062BF186-04FC-4019-A998-B99E530649CA
    7B1DAEA9-ED97-4295-BD96-9A2F0F874462

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业_1

Posted on 2018-03-12 | In 系分作业

1、简单题

  • 软件工程的定义

    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

  • 阅读经典名著“人月神话”等资料,解释 software crisis、COCOMO 模型

    software crisis即“软件危机”,是早期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早期在软件开发及维护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皆可能导致软件产品的寿命缩短、甚至夭折。随着计算机应用需求的驱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有很大的发展,如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等。软件生产的复杂性和高成本使大型软件的生产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即出现软件危机。

    COCOMO英文全称为Constructive Cost Model,即构造性成本模型,是由巴里·勃姆(Barry Boehm)提出的一种软件成本估算方法。这种模型使用一种基本的回归分析公式,使用从项目历史和现状中的某些特征作为参数来进行计算。构造性成本模型由三个不断深入和详细的层次组成:基本COCOMO模型,中间COCOMO模型,详细COCOMO模型。

  • 软件生命周期

    分为四个时期和七个阶段。
    软件分析时期: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编码与测试时期:编码、测试
    运行与维护时期

  • 按照 SWEBok 的 KA 划分,本课程关注哪些 KA 或 知识领域

    SWEBOK指南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划分为10个知识域(Knowledge Area,KA),分为两类过程。
    一类是开发与维护过程,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
    一类是支持和组织过程,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与方法、软件质量。

    本课程关注:软件需求、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模型和方法、软件质量。

  • 解释 CMMI 的五个级别。例如:Level 1 - Initial:无序,自发生产模式

    L1:CMMI一级,Initial: 初始级。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对过程几乎没有定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管理是反应式的。
    L2:CMMI二级,Managed: 可管理级。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特性。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
    L3:CMMI三级,Defined: 定义级。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剪裁的标准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软件产品的生产在整个软件过程是可见的。
    L4:CMMI四级,Quantitatively Managed: 量化管理级。分析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对软件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管理有一个作出结论的客观依据,管理能够在定量的范围内预测性能。
    L5:CMMI五级,Optimizing: 优化管理级。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持续不断改进。

  • 用自己语言简述 SWEBok 或 CMMI (约200字)

    SWEBok全称是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由IEEE计算机协会发布,目前已经发布了第三版。它是一个旨在规范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的国际标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提出了每一个软件工程师都应该具备或者了解的一些知识,对软件工程领域从业者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领域包括:软件需求、软件设计、 软件构造、 软件测试、 软件维护、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工程管理、 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工程模型和方法、 软件质量、 软件工程职业实践等。

2、解释 PSP 各项指标及技能要求:

  • 阅读《现代软件工程》的PSP: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章节 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27/2265425.html

  • 按表格 PSP 2.1, 了解一个软件工程师在接到一个任务之后要做什么,需要哪些技能,解释你打算如何统计每项数据

    要做什么

    1.计划: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2.开发: 分析需求、 生成设计文档、 设计复审 (和同事审核设计文档)、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具体设计、 具体编码、 代码复审、测试(包括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3.记录时间花费
    4.测试报告
    5.计算工作量
    6.事后总结
    7.过程改进计划

    需要哪些技能

    能够评估工作时间的能力、分析需求能力、编写文档能力、代码编写审查能力、沟通能力、总结思想能力等等

    统计方法

    严格且合理使用时间管理软件记录时间,记录实际有效率的工作时间。

    及时更新工作计划

    利用代码合作管理工具进行工作量统计

12
Wayen Tao

Wayen Tao

12 posts
2 categories
1 tags
© 2018 Wayen Tao
Powered by Hexo
|
Theme — NexT.Mist v6.0.5